与大数据时代同行的IT领袖 |
浏览次数:7259 发布时间:2016-06-24 04:00:41 来源: |
与大数据时代同行的IT领袖 ——访中科同向董事长邬玉良
■ 本刊记者 韩 艳
当前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伴随IT系统应运而生的大数据容灾备份技术是国内外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各行业数据安全的关键性一步。大数据在带给企业财富的同时,数据丢失带来的损失也越来越大,数据越集中风险就越集中。因此如何保障政府、金融等重要领域信息数据安全的问题在大数据时代显得更为关键。 北京中科同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秉承着成为专业的中国数据保护领域专家及领军企业的愿景,致力于容灾备份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其自主研发的备份虚拟化技术为全球首创并申请了国际专利。公司董事长邬玉良表示,做容灾备份应该专注、专业,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彻底发挥自身优势,将容灾备份事业做到极致。
大数据应成国家战略 无论是在重大会议上,还是外出考察调研,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及一个词:“大数据”。在总理的“大数据观”中,“开放”、“共享”、“安全”、“政府数据”等关键词常被反复提及。而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上,李克强总理为“大数据”再添三大关键词:占先机、工匠精神、为“人”服务。 正如李克强总理观点所述,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科技进步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上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的崛起,无一不与把握住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有关。遗憾错失了前几次技术变革的中国,在这一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机遇,与世界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在数据就是资源、数据就是财富的当下,无数的专家、学者预言大数据技术将给这个世界带来巨大的变革,也有一堆堆的数字、案例在不断地提醒着我们,大数据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大数据作为生产力,不仅要从经济层面对其进行推动,还需要从社会层面为之付出努力。邬玉良所在的九三学社,曾在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议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即政府要在执政过程中更加科学,就要有大数据作为支撑,让大数据成为一些决策制定的合理依据。 为了便于理解,邬玉良举了一个形象的事例。他说为什么要把发展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呢?原因是目前数据利用存在严重的数据孤岛问题。因为国家各个部门间的数据是孤立存在的。比如公安部的数据无法提供给人社部使用,如果要为一个低保人员发放补贴,目前的做法,需要这个申请人提交申请,再去各个部门开证明,每个证明都要加盖公章。但是,真正需要被救助的人,往往缺乏相关的社会关系,不了解申请流程;由于数据的孤立,也给一部分人钻政策空子办理低保创造了机会。 如果各部门的数据可以共享,那么,像发放低保这样的事儿,操作起来就可以很简单。比如看申请人名下有没有存款、有没有汽车、家庭成员构成如何、每月生活必须消费支出如何等方面的数据,就可以主动为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发放低保补贴。 邬玉良认为,目前这些数据信息分属不同的部门掌握,社保部门想调用这些信息是做不到的。只有把大数据的利用上升为国家战略,由国家整体协调推动政府各部门信息公开,才能极大地提高政府的执政效率和管理能力。 制定国家层面的大数据发展计划,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盘活政府和社会资源,才能将数据资源转化为生产力。邬玉良说:“在把数据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任何行业都需要对自己所属行业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只有结合行业本身进行的数据分析才能对该行业发挥作用。所以对大数据行业的发展来说,需要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经过不同行业的大数据分析和管理,才能让大数据在运用中更得心应手,这些精准的定位和分析才会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专注成就中科同向
随着社会各个领域的信息数据越来越多,人们对IT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各界对于数据的安全和合理化运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第十三届中国信息港论坛“大数据与网络安全”专题峰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晖就大数据发展与安全的立法问题发表演讲。余晓晖认为,数字经济、“互联网+”的基础是数据的充分流动和利用,数据安全至关重要。这就催生了容灾备份市场的迅速发展,中科同向应运而生。 中科同向董事长邬玉良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技术出身的他头脑灵活、极富创造性和前瞻性并敢闯敢拼。邬玉良连续三年仔细分析研究《福布斯》全国100家最具创新力企业及信息化产业发展规律,最终选择进军计算机软件行业中的“容灾备份”这个在其他同学眼里很难涉足的领域。“容灾备份”不是会一种编程语言,了解一种网络协议就可以涉足的,它需要了解各种操作系统、应用、数据库、服务器存储设备等。当被问及为何选择这块难啃的蛋糕时?邬总幽默地打趣道,没办法,学技术的,只会搞技术,洗不了车,卖不了外卖。他除了是北京中科同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还担任九三学社中央科技委员、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校友会副秘书长、研究生导师、北京内蒙古信息科技商会会长、中国容灾备份创新发展联盟秘书长、大数据国家战略计划联盟发起人、中国信息化创新发展联盟副秘书长。 成立初期,这家由邬玉良领导的企业规模只有几个人,在软件备份行业中默默耕耘。就在同行纷纷转身做起其他产品的时候,他们却仍然坚持自主研发。就是这份技术专一和专注成就了今天的中科同向。目前,这个曾经的“微型”企业,不仅在同行业中名声显赫,而且还成为家喻户晓的容灾备份行业的“隐形冠军”。 邬玉良坦言:“中科同向能够在这几年的市场中抓住机会,能够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坚持到现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这其中,做精做专是成功的最主要因素。”邬玉良说,无论涉足的是哪个领域,一定要将这个领域的产品做精做专、将技术做透并不断创新。另外,在这个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时代,向前一步是幸福,退后一步是黄昏,关键处行差还是走对,靠的就是企业家的战略思考和抉择,有时还需要那么一些运气。 作为容灾备份核心技术领导厂商,中科同向研究并关注最多的是安全、容量和速度,邬玉良向记者介绍了中科同向在这几方面的优势所在。 在安全性方面,随着信息化普及,数据越来越多,保护好数据尤为关键,不要数据丢失了才“补牢”,这样死的不仅仅是“羊”,有可能是整个“牧场”。中科同向提出了灾备思想大转变:由灾后救灾到灾前防灾。而在安全备份方面,特别是基于大数据系统的连续性服务,可以帮助用户实现“秒”级恢复。中科同向的CDP产品“任意时刻数据回退功能”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DR产品实现数据同步或异步复制。此外,中科同向还是国内第一家通过了一系列的政府认证的公司,包括容灾的一级资质,解放军信息安全认证,国家保密局、公安部的销售许可,中国国家信息安全产品认证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说明了产品质量、安全性是可靠的。 在容量方面,中科同向的云柜,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私有云设备,容量可无限扩展,同时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远程登录到中科同向的云平台,将自己的数据备份到云平台上,保证了更高级别的数据安全性。这种云柜,每天定期扫描数据,按照制定的策略将数据集中备份至云备份数据柜并建立快照,同时,还可以将历史数据归档到磁带库、虚拟带库、磁带或者光盘上作长期保存。 容灾备份产品需要考虑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速度,在同样网络环境、相同CPU配置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更高的备份速度,中科同向有自己获得专利的核心技术。这项技术可以仅仅通过一个指令,传输很少的数据变化量,这样从源头就保证了数据传输量上的优势。该技术已经得到行业内的认可,目前仅此一家。 经过持续的科技创新与投入,民族企业中科同向拥有信息、数据、网络安全领域庞大的自主研发产品家族:HBU数据备份软件、CDP持续数据保护产品、DR应用级容灾产品、DOC文档管理系统、云备份数据柜、VTL虚拟带库、Netlooker网络监控管理软件等全面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其自主研发的云计算平台能够帮助政府、军队、等关乎国计民生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各操作系统、管理应用系统与存储介质之间的跨平台无缝连接,为用户提供数据存储、备份、安全、高可用、数据迁移以及数据容灾等不同层次的一体化存储解决方案和专业而完善的服务。手握核心技术,像中科同向这样的中小企业竞争实力在同行中一骑绝尘。
人才是企业的命脉
“作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我们必须要时刻提醒自己,勇于奋斗拼搏,把企业做精、做专。”这是邬玉良作为一个企业家的态度。 优秀的管理团队往往由一家公司最顶尖的人才组成,是一家公司不断前进的核心动力。一家企业要想做强,没有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是很难脱颖而出的。面对像IBM、惠普、赛门铁克等强大的竞争对手,中科同向之所以能够力压群雄,在多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坚持到今天,除了专业技术之外,其独特的管理理念以及优秀的管理团队也是功不可没的。 在谈到如何对中科同向这种规模的中小型企业进行管理时,邬玉良意味深长地说:“在一个企业里面,人才流动在所难免,事实上,要想保持一个企业的活力,人才一定要流动起来,只有为企业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给企业带来新消息、新思想、新资源。”回忆起企业初创之时,邬玉良眼神专注,表情认真,他说道:“在大学的时候,我最不怕的就是做程序,对于任何一个学计算机的人来说,做程序都是难不倒他的。但是做企业,一定要选好方向、留住人才。”每个人一日千里的成长,不是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不当人用,那不是真正的管理,把普通人当优秀者那才是真正的管理。 邬玉良认为,对于企业里的优秀员工,给他们指明方向,让他们理解事业的前景,把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将可能的事情变为现实,让员工在过程中获得自身的成功,成就他们的人生。在创办中科同向公司之初,邬玉良身边的所有人都认为,要想将容灾备份这个领域做到极致一定是漫长的、孤独的。但是如今的中科同向,向所有人证明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正如邬玉良所说,“一个人有一件事值得自己为之全力以赴一辈子,并乐在其中,是幸福的、值得的。更何况中科同向的规模每年以30%的速度在增长。” 邬玉良还说,企业在人才的培养上,一定要有远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才能增强员工的忠诚度。一步步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将困难变成希望,让他的员工们看到了事业无限美好的未来。也许,这正是邬玉良带领的这个由几人组成的小团队发展成现在一家初具规模的名族企业的秘密。
国产品牌也要脱颖而出
从当年美国的“911”事件、日本神户大地震、东南亚海啸到中国近些年频发的大地震,历次天灾人祸都在给全世界的企业敲响警钟,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导致企业信息系统的瘫痪,造成灾难性后果,如今信息系统安全和备份已经引起了国家、社会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在这无限巨大的市场环境下,国外各大厂商开始纷纷瞄准中国容灾备份市场这块“大蛋糕”,像Symantec(赛门铁克)、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EMC(易安信)、CommVault(慷孚)、HP(惠普)和CA(冠群)等国外厂商很快便占据了国内容灾备份市场的半壁江山。 就在我们心安理得使用国外产品的同时,殊不知,此举正是将国内数据安全的命脉全部交到了外国人的手中,这样的威胁是潜在的甚至是致命的!与一直以来以国家名义抵制我国中兴和华为的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时的中国人却在疯狂购买Iphone以及心安理得使用着国外软件来备份自己的核心数据,事实上这样的做法严重威胁着我国的信息安全。 在容灾备份市场上,外国公司几乎占据了超过80%的市场份额。EMC公司是全球信息存储及管理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方面的领先公司。世界上最重要信息中的 2/3 以上都是通过EMC的解决方案管理的。而另一存储巨头IBM近期发布了IBM中小企业存储市场战略和IBM最新推出的融简单、易用、经济为一体的产品。 据邬玉良介绍,中科同向始终把“将用户最常用的30%的功能做到极致的简单易用,那剩下的70%也尽力超越国外的同类产品”作为公司的研发理念。目前中科同向在国内容灾备份圈子里面已经拥有了很好的口碑,还获得了权威部门颁发的“中国质量、服务、信誉AAA级企业”证书,为国内众多关乎国计民生行业的核心数据默默地充当着守护神。说到市场前景,言语间,邬玉良流露出一丝喜悦,他自信地表示:“我相信中国的容灾备份的70%的市场份额,一定会被中国容灾备份企业所占领!” 采访最后,当问及对未来大数据发展会有怎样的设想时,邬玉良笑道:“对于大数据未来的发展,怎样设想都不过分。据权威机构表明,容灾备份市场每年增幅20%,而中国的市场每年增幅46%。据IDC估算2017年灾备市场将达到上千亿的规模。由于灾备涉及到数据安全的问题,在一些对数据安全性十分敏感的特殊行业,用户越来越青睐国产备份软件。可保存的、不可保存的都要保存。容灾备份市场仍是一个尚待开采的金矿。 |